五姓老庄这样的肥肉,很有可能就成为这段混乱时间的牺牲品——或者说是极有可能,因为外面游荡的匪徒中,有一部分就是五姓的老仇家,他们被五姓夺走家产之后,族人或者是迁徙,或者是沦为散工佃户,都不在这一次打击的范围中,而眼下,因为局势纷乱,很多人都从原本的主家那里辞工请假出来——做什么呢?可以说是去给买活军,给马千户干活,但也可以说就在路上等着做无本生意,甚至更进一步,自己团聚成伙,打着复仇的名号,来五姓的庄子里抢一把,是不是很可能的事情呢?

这样的仇家,别说五姓了,就算别的大姓也一样是有的,尤其是买了新庄,或者土地能连成片的大姓,他们的土地,一定不乏有‘软硬兼施’,从原地主那里买来的部分。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,大部分时候,在城市附近,土地总是从垦荒者的整片,逐渐地因继承而被分得细碎,随着家族的兴衰逐渐进入流通,在人烟稠密的地方要拥有百顷连在一起的良田,要么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,乘着土地重置,重新划分了一次,要么,就是一家家的打通过去,把土地连起。

如果说原地主只有几人,都因为种种巧合要卖田,那倒也罢了,当原地主本有数十人的时候,这其中就不可能没有勉强的成分,所谓的地方著姓,如果同时还是大地主,什么‘从这里到这里都是我家的’,这话背后必定是埋藏了累累的血债,而现在,大溪坳之事以后,五姓骤然衰弱,老仇家来翻旧账名正言顺——若是肯走官府,那都还是好的,就怕来个‘你不和我讲理,我也不和你讲理’,那对五姓的残余,就是灭顶之灾了。

在这些考虑之下,虽有马千户出头,遮蔽了范家的残余,且为自己谋了个宽厚的名声,但其余四姓可没马千户的兵护着,他们不想担惊受怕,便只能按照买活军的主持,迅速分家,立刻动身迁徙,甚至等不到韩江航道疏通,或者是从敬州前往闽西的山路打通,宁可走潮州——汕州入海,只求能带走一点家底,而且能够结伴在兵丁的护卫下上路,不至于被人在半路打劫,至于说到了新地儿以后,要服役多久,日子会多么艰苦,现在已经顾不得去计较了。

除此以外,还有一些敬州大姓,也是看着风色不对,赶忙去请教城里的亲戚——如生药铺林老爷这些,他们自己的

章节目录